自获得 CE 认证(依据《医疗器械法规》)、获准作为慢性角膜水肿患者的角膜内皮假体使用以来,过去两年间,EndoArt® 已在部分欧洲医疗中心投入应用。早期同行评审文献已证实,对于传统治疗方法无效的患者,该产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特征与疗效。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大多数植入手术作为病情极为复杂、视力潜力较低患者的“最后治疗手段”,但在部分病例中,患者仍实现了6/9的视力。
EndoArt® 是一种合成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人工角膜内皮,产品主要定位为移植物失败或排斥反应高风险患者的替代治疗选择,这类患者接受传统角膜移植术的效果往往有限或不理想。
对于反复出现移植物失败、患有慢性角膜水肿,或合并青光眼、既往接受过玻璃体切割术、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等风险因素的患者,传统治疗选择历来十分有限,且效果往往欠佳。EndoArt® 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思路:它摆脱了对供体组织的依赖,同时消除了免疫排斥反应,为部分最具挑战性的病例拓展了治疗选择。
图片说明:这张图表展示了7类适合人工角膜内皮 EndoArt® 的患者病例类型:1、眼后段风险患者,例如接受过玻璃体切割术或眼内填充硅油的患眼;2、因等待人类角膜移植供体组织而面临漫长等待的患者;3、非供体适配患者,例如因文化或宗教禁忌,无法接受人类供体组织的患者;4、有复杂眼部病史的患者,例如经历过多次眼部手术、合并多种眼病;5、既往角膜移植手术失败的患者;6、既往接受过青光眼引流植入物(如引流管)的青光眼患者;7、严重角膜水肿且超出常规治疗适应症的患者
为探究 EndoArt® 的临床应用价值,《The Ophthalmologist》(眼科医生)杂志采访了七位欧洲资深角膜手术医生。每位医生均分享了各自使用 EndoArt® 的经验与见解,就治疗效果、患者选择及手术技术优化提供了实用参考,有望为该产品更广泛应用于角膜水肿治疗提供指导。
Prof. Björn Bachmann(德国)
青光眼引流管植入术后患眼
接受过青光眼手术的患者常出现角膜内皮失代偿,但接受角膜内皮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的风险会升高。尽管对于低风险患者,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自动角膜刀取材的后弹力层撕除内皮移植术,但这种免疫优势并不适用于有青光眼手术史的患者。尤其是接受过青光眼引流装置植入术的患者,即便引流管未与角膜内皮接触,术后数年内皮移植失败率仍超过50%。
过去20年间,我们治疗过许多青光眼患者,他们需要重复接受多次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细胞移植手术。而 EndoArt® 的根本性优势在于,它能完全消除排斥反应风险。我们将该装置用于视力潜力有限,但深受角膜内皮失代偿及相关水肿困扰的患者。
在无炎症反应或膜形成倾向的患者中,治疗效果最佳。当虹膜-晶状体隔完整、角膜后表面规则时,植入手术的效果也最好。对于符合这些标准的患者,我们的目标是为其提供一种稳定、长期的治疗方案。
Dr. David Lockington(英国)
供体组织短缺相关患者
由于 EndoArt® 是一种人工角膜内皮装置,对于那些角膜病情复杂、可能不适合进一步组织移植,且正遭受疼痛性大疱或视力损害困扰的患者而言,它填补了医疗、手术及后勤方面的巨大空白。反复移植会导致患者终生发生炎症及移植物排斥/失败的风险更高,还包括与激素相关的青光眼和感染风险。
从手术角度而言,对于角膜病情复杂的患者,实施安全的角膜内皮移植术(并减少移植内皮细胞丢失)时,视野清晰度会很差。但 EndoArt® 可轻松放置到位并稳固固定,无需担忧这一问题。
在英国(及其他地区),角膜移植需求远大于供体组织供应量。EndoArt® 为漫长的等待时间提供了一种即时可用的现成解决方案,也为患者带来了早日缓解疼痛、改善视力的希望。原本旨在作为“直至获得人类供体组织前”的过渡性干预手段,如今正越来越多地成为复杂水肿性角膜患者的快速半永久性解决方案,这些患者可能无法为等待供体组织而耗时数月。
Prof. Peter Szurman(德国)
硅油填充眼患者
我们已在14例复杂病例中启用 EndoArt®,其中超半数为创伤病例,这些患者均接受过修复手术、硅油置换术,且存在角膜失代偿。我们已知,对于无晶状体眼合并硅油的患者,实施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一年内患眼的移植物存活率不足10%。
尤其当虹膜-晶状体隔缺失时,角膜移植的存活率会极差。然而,植入 EndoArt® 后,20分钟内即可观察到角膜透明度改善:它能快速阻断液体渗入,降低角膜混浊程度,从而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创造条件。
此前无人考虑将 EndoArt® 与硅油联合使用,但事实证明它在这类情况下完美适用。眼前节手术中,我们尚有其他替代方案,但对于这些角膜混浊的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病例,在 EndoArt® 出现之前,一直没有可行的替代选择。
我想补充一点:若角膜后表面不规则,需使用3-6根缝线(而非常规的1根缝线)来牢固固定 EndoArt®。
Prof. Alain Saad(法国)
反复移植患者
对于多次角膜移植术失败的病例,再次实施常规角膜移植术或植入人类供体移植物,再次失败的概率极高。而这正是 EndoArt® 具有特殊价值的场景。由于它是人工组织,因此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风险。
EndoArt® 的第二个优势是能减少术后激素类固醇的用量,这对青光眼患者(可能是激素反应者)而言尤为理想,这类患者若接受常规的长期术后类固醇治疗,角膜移植术后眼压可能会显著升高。
我还将 EndoArt® 用作等待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手术患者的临时治疗手段。目前,在巴黎 Rothschild 基金会医院我们的科室里,约有300名患者正在等待潜在供体以接受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手术。在部分晚期病例中,漫长的等待可能会导致最终最佳矫正视力下降,因为慢性重度角膜水肿可能引发角膜纤维化。而在等待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物期间,植入 EndoArt® 可预防此类并发症。
Dr. Romesh Angunawela(英国)
视力潜力较低的患者
一名患有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的患者,此前接受的自动角膜刀取材的后弹力层撕除内皮移植术在12个月后失败(该眼还植入了房水引流管),她迫切希望改善视力。考虑到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患眼接受组织移植失败的概率很高,她选择了 EndoArt®,原因是该器械不会被排斥,也不会因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的细胞特性或青光眼相关并发症而失效。
理论上,EndoArt® 能适应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患眼不断变化的眼前节微环境,为那些其他手术已失败且很可能再次失败的患者带来了希望。EndoArt® 植入固定后,随着大疱性角膜病变缓解,患眼会更加舒适。此外,无需进行角膜组织移植还意味着减少对长期用药的依赖,这为患者带来了便利。部分患者会主观感受到视力改善。
Dr. Diane Bernheim(法国)
复杂病情患眼
一名78岁患者,左眼有假性剥脱性青光眼和角膜滴状变性病史,此前接受过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手术,随后又接受了多次滤过手术并植入了 Paul 瓣膜。该患者还伴有黄斑囊样水肿和黄斑前膜。所有这些眼前节手术及高眼压均导致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手术移植物出现细胞丢失,最终引发角膜失代偿。
考虑到患者有限的功能预后以及内皮移植物寿命受限的风险,我选择实施 EndoArt® 植入术。在该病例中,EndoArt® 的优势在于无细胞丢失、无排斥反应,且减少了长期皮质类固醇的使用,从而限制了眼压升高。
我为患者进行了两次补充注射(他活动量很大,是一名山地越野跑爱好者!)。患者眼内仍旁中心褶皱持续存在,因此我再次进行了注射,并加缝了一根线。在术后1个半月时,患者的移植物仍存在褶皱,因此在第四次注射时,我拆除了四根缝线中的三根,这一操作实现了移植物的持久固定。
Prof. Sorcha Ní Dhubhghaill(比利时)
不适合供体移植患者
一名26岁摩洛哥患者,患有先天性青光眼,幼年时丧失一眼,仅存的一眼接受过多次手术,其中包括两次全层角膜移植术,但两次移植均发生排斥反应。我的工作语言是荷兰语,而患者会说法语和阿拉伯语,因此我们需努力沟通。我们讨论了免疫抑制治疗方案,但这位育有一子的患者不愿承担不孕风险及其他副作用。
她对 EndoArt® 方案的接受度很高。该方案最大的优势在于无需免疫抑制治疗,且有长期改善的可能。考虑到患者眼房为单眼房结构,我们用一根固定缝线固定 EndoArt®,以防止其植入后坠入后房。我建议将缝线固定方式比作风筝线:若通过缝线牵拉植入体,可能会造成“线锯效应”(即缝线切割组织),导致植入体脱落。植入体到位后,我们注入空气将其顶起,并用3根角膜缝线固定,术后3个月拆除缝线。
术后1年,患者恢复良好,她能看清更多形状和颜色,最重要的是,能看清女儿的脸了。我们目前正为她适配无晶状体接触镜以进一步改善视力,每次适配都能取得一定改善。她的中央角膜厚度从1000多微米降至550微米,但我们仍建议定期检查,以确保角膜不会过度脱水。
我和患者共同克服了最初的文化障碍。现在我们交谈时,她能看清我,还会微笑,这种感受无需翻译!
The Ophthalmologist
EndoArt® 正在重新定义复杂高危患眼的角膜水肿治疗方式。文中分享的临床经验凸显了该产品的多功能性,也为此前缺乏可行治疗方案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及手术技术持续发展,EndoArt® 有望重新定义角膜内皮疾病的治疗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