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人体最精密脆弱的器官,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眼外伤约500万~1200万例,占眼科住院患者总数的 16%~35%,其中 儿童眼外伤占比达15%~20%,致盲率高达60%~70%。眼外伤不仅可能导致视力永久损伤,还会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一、眼外伤的分类与高危因素
眼外伤根据致伤机制可分 机械性和 非机械性两大类,不同类型的损伤机制和危害差异显著。
(一)机械性眼外伤:最常见的“视力杀手”
指眼球及附属器受到机械力冲击或锐器作用导致的损伤,占所有眼外伤的70%以上,主要包括:
穿通伤:
锐器(如铁丝、剪刀、树枝)直接刺穿眼球壁,可导致虹膜脱出、晶状体破裂、眼内出血,甚至视网膜脱离。例如,建筑工人被钢钉刺入眼球可造成巩膜穿通伤,若异物残留还可能引发眼内炎。
钝挫伤:
拳头、球类、车祸等钝力撞击眼部,可能引起前房积血、视网膜震荡、视神经挫伤。儿童玩玩具枪时被塑料子弹击中,可能导致“眼球震荡”,出现暂时性视力下降。
异物伤:
金属碎屑、沙子、昆虫等进入眼内,65%的切割作业事故会导致角膜异物嵌入,需手术取出,严重者可能引发交感性眼炎(对侧眼失明风险达20%)。
爆炸伤:
烟花爆竹、气球破裂等产生的冲击波和碎屑可造成多部位损伤,如角膜裂伤、玻璃体出血,春节期间儿童因燃放鞭炮导致的眼爆炸伤占全年儿童眼外伤的 30%。
(二)非机械性眼外伤:隐蔽的“渐进式破坏”
由化学物质、高温、辐射等非机械因素引起,损伤往往具有进行性,需紧急干预:
化学性烧伤:
酸碱物质(如清洁剂、石灰、电池泄漏液)溅入眼内,碱性物质(如氨水)可在 24小时内 渗透至眼球深部,导致角膜穿孔,远期青光眼风险增加 47%。
热烧伤:
火焰、高温液体(如开水、熔渣)接触眼部,造成眼睑烧伤、结膜坏死,严重者角膜混浊需角膜移植。
辐射伤:
电焊弧光、激光笔直射可引发 电光性眼炎,症状延迟 6~12小时 出现,表现为剧烈疼痛、畏光,长期暴露可能导致白内障。
(三)高危人群与场景
儿童:
10岁以下儿童因好奇心强、自我保护能力弱,易发生玩具戳伤(如剪刀、铅笔)、烟花爆竹炸伤,占儿童外伤总数的 25%。
职业人群:
建筑工人、矿工、机械加工者接触金属碎屑、粉尘,眼外伤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 5.2倍;化工从业者面临化学灼伤风险,需配备紧急洗眼设备。
运动爱好者:
篮球、足球等对抗性运动中,10.69%的眼损伤伴随视力下降,如被球击中导致视网膜脱离。
二、黄金急救:眼外伤的处理原则
眼外伤救治的关键是 “分秒必争、科学处置”,错误处理可能加重损伤。以下是各类眼外伤的标准化急救步骤:
(一)机械性眼外伤:避免二次损伤
穿通伤/异物嵌入
禁止按压或拔出异物:若锐器(如铅笔、铁丝)刺入眼球,需用干净纱布或纸杯轻轻覆盖伤眼,避免颠簸导致异物移位,立即送医。例如,钢钉扎入眼球时,擅自拔出可能导致眼内容物脱出,增加失明风险。
止血与防感染:眼睑裂伤出血时,用无菌纱布轻压止血(压迫时间不超过15分钟),切勿用纸巾直接接触伤口(纸屑易残留引发感染)。
钝挫伤
4~48小时内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轻敷眼睑(每次15分钟,间隔1小时),减轻肿胀和疼痛。
若出现视力模糊、视野缺损,可能是视网膜脱离,需 2小时内就医(视网膜脱离超过48小时,视力恢复率下降50%)。
异物入眼
切勿揉眼:轻微异物(如沙子)可尝试眨眼让泪液冲刷,或用生理盐水冲洗;若异物嵌入角膜(如金属屑),需用无菌纱布遮盖,4小时内到医院用裂隙灯取出,避免延误导致铁锈沉着症。
(二)化学性烧伤:“冲洗优先”
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无论酸碱性物质,均需 持续冲洗15~30分钟(建议使用洗眼器或流水,翻开眼睑、转动眼球,确保穹窿部残留化学物被冲出)。生石灰入眼需先剔除固体颗粒再冲洗,避免遇水放热加重损伤。
勿用中和剂:
酸碱中和会产生热量,加重组织灼伤,冲洗后立即送医,告知医生化学物质种类(如“洁厕灵”含盐酸,“84消毒液”含次氯酸钠)。
(三)热烧伤与辐射伤
热烧伤:
用冷水湿敷降温(水温15~20℃),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眼球,覆盖无菌纱布后就医,切勿涂抹牙膏、酱油等偏方(可能引发感染)。
电光性眼炎:
冷敷缓解疼痛,滴抗生素眼膏(如左氧氟沙星眼膏)预防感染,让眼睛休息 24~48小时,避免再次暴露于紫外线。
重要提醒
所有眼外伤均需 24小时内 到眼科急诊就诊,即使症状轻微(如“只是揉了一下眼”),也可能因延迟治疗导致虹膜粘连、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
三、科学防护:分场景预防策略
眼外伤 90%可预防,针对不同场景采取针对性措施,能显著降低风险:
(一)职业防护:筑牢“第一道防线”
高危行业强制佩戴护目镜:
建筑、切割、焊接等作业需使用符合 GB 14866-2006标准 的护目镜(镜片厚度≥3mm,防冲击速度≥120m/s),型材切割作业中,30米/秒速度的金属碎屑 可直接穿透普通眼镜,导致角膜穿孔。
化工行业配备洗眼设备:
接触酸碱物质的场所需安装紧急洗眼器(水流速≥15L/min),定期演练冲洗流程,确保员工能在 10秒内 启动设备。
(二)家庭与儿童防护:细节决定安全
环境优化:
桌角、家具边缘安装防撞条,尖锐物品(剪刀、水果刀)放入带锁抽屉,清洁剂、农药等放入儿童无法触及的高处(儿童误服或溅眼占家庭眼外伤的42%)。
玩具安全:
避免购买弹射类玩具(如弹弓、仿真枪)、带细小零件的组装玩具(零件直径<3cm易误吞或戳眼),选择圆角设计、无异味的产品,定期检查玩具完整性(破损玩具的锐利边缘是常见致伤原因)。
家长监督:
教育儿童“三不”原则——不将铅笔、筷子含在口中奔跑,不玩打火机、烟花爆竹,不直视激光笔(激光笔功率>5mW即可造成黄斑损伤)。
(三)运动防护:专业装备不可少
对抗性运动佩戴护目镜:
篮球、足球、击剑等运动需使用 聚碳酸酯(PC)材质护目镜(抗冲击性是普通树脂镜片的10倍),美国运动医学会数据显示,佩戴护目镜可使运动眼外伤风险降低 85%。
特殊场景防护:
骑行时戴防风镜(防昆虫、沙尘入眼),游泳时用密封性好的泳镜(防氯水刺激),滑雪时戴防紫外线雪镜(雪地反光可致雪盲)。
结语:守护“心灵之窗”,从“防”与“救”开始
眼外伤的致盲风险虽高,但通过科学预防、及时急救、定期监测,90%以上的严重损伤可避免。
记住:眼睛受伤时,“不慌乱、不盲目处理、早送医”是保存视力的关键;未受伤时,“主动防护、定期检查”是远离眼外伤的根本。
注:本文医学内容参考《中国眼外伤急诊救治规范专家共识(2019年)》《中国儿童眼外伤救治专家共识(2024年)》及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指南,急救步骤经北京同仁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外伤专家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