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依据: 本文内容整理自周籽秀主任在专业会议中的学术分享,重点基于其引用的多项国际临床研究及荟萃分析数据。
专家介绍
周籽秀,副主任医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主任、眼视光中心执行主任,中国民主卫生协会眼科分会委员。
一、近视防控现状与离焦软镜定位
全球近视患病率持续攀升,中国尤为突出。
当前近视干预手段主要包括行为习惯干预、光学干预及药物干预。离焦软镜作为光学干预的重要工具,通过特殊光学设计抑制眼轴增长,成为临床防控策略的一部分。
二、离焦软镜的临床有效性证据
荟萃分析结果(纳入8项研究,587名6-18岁近视儿童):
l 离焦软镜总体近视控制率为30%-50%(观察期10-24个月);
l 同心圆设计镜片效果更优:延缓近视0.31D,眼轴增长0.12mm;
l 控制效果与离焦环排布、离焦量及首个离焦环位置相关;
l 佩戴时长与效果关系:每日佩戴≥8小时可达到显著效果,延长佩戴时间边际效益递减。
三、安全性评估:数据与风险管控
1.视觉质量:
l 高对比度下视觉质量与普通软镜/框架镜无差异,低对比度下略有下降但可适应;
l 多焦软镜虽增加高阶像差,但佩戴1个月后基本适应。
2.角膜安全性(基于多项研究汇总):
l 角膜浸润发生率:65例/万患者年(与回顾性研究一致);
l 感染性角膜炎:儿童群体(8-12岁)无病例报告;
l 总体发生率:软镜7.4例/万患者年,低于OK镜(14例/万患者年);
l 风险行为(如戴镜睡觉、接触水源)是主要诱因,青少年及成人风险高于儿童。
3.儿童佩戴优势:
日抛型软镜更安全,且儿童在成人监督下操作规范性更高。
四、常见离焦软镜设计对比
品牌 | 设计类型 | 光学区直径 | 离焦量 | 特点 |
MySight | 同心圆双焦 | 3.35mm | +2.00 | 环宽1mm |
蝶适 | 同心圆多环 | 3.00mm | +3.00D | 环宽0.25mm |
安视美 | 景深+离焦 | 连续焦点,无像跳 | ||
视界 | 渐进多焦 | 3.00mm | 离焦起始位1mm | |
艾蓝 | 渐进四段离焦 | 可变 | 不同直径离焦量差异化 | |
捷安视 | 仿OK镜内表面 | 可矫正部分散光 |
五、临床实践中的关键思考
1.材质选择:需权衡透氧性与佩戴体验:
l 4项关于软镜材料的综述得出结论:仅增加镜片DK值,不能提高镜片整体舒适度;
l 硅水凝胶镜片DK值高,更利于夜间佩戴;然而对于午休佩者的角膜缺氧观察,水凝胶镜片和硅水凝胶镜片无显著差异;
l 对儿童佩戴水凝胶镜片,为期6年的前瞻性研究,未出现缺氧并发症;
l 硅水凝胶镜片硬度大于水凝胶镜片,虽然患者佩戴更容易,但初期舒适度低;机械性并发症(粘蛋白球、角膜上方上皮弓形损害、巨乳头结膜炎..)发生率均高于水凝胶镜片;
l 感染性角膜炎(MK)发生率与透氧性无关;
l 角膜浸润事件(CIES)重复使用的硅水凝胶镜片较日抛型水凝胶镜片发生风险增加1倍。
2.镜片设计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离焦环位置、光学区直径及离焦量共同决定控制效果(参考动物实验结论)
3. 儿童验配可行性:
l 评估接触镜是否适合儿童:成功操作的能力和该年龄段的相对安全性
l 与框架镜相比,佩戴日抛型软镜的青少年在1个月后外观、活动、同伴感等总体评分均显著提高儿童戴镜所需时间:初次佩戴8-11岁约15min,略长于13-17岁青少年;仅5.3%的孩子需要二次培训;佩戴1个月后90%的孩子报告摘戴镜片“非常容易”
l 佩戴安全性:MK发病率:13-17岁15/10000患者年:8-12岁无MK,在现有研究中儿童佩软镜MK发病率并不高于成人佩戴者;CIES显著低于成年佩戴者
l 儿童近视控制软镜最低年龄:欧洲7.8岁亚洲10.8岁
4. 风险行为管理:
l 正确佩戴和护理软镜有近50个步骤;99%的佩戴者至少有1种不遵守的习惯会增加感染或炎症的风险。以下行为确实会影响佩戴安全性,应重点关注:
1. 过夜佩戴:对安全性影响最大,即使偶尔过夜佩戴,也会显著增加10倍MK的风险(多项研究报告称,只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在戴隐形眼镜时从不“睡觉”,51%的人戴着隐形眼镜打盹,9%的人偶尔戴着隐形眼镜睡觉,1%的人经常戴着隐形眼镜睡觉,6%的人几乎每晚都戴着隐形眼镜睡觉);
2. 不按规定频率更换镜片:增加接触镜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并且舒适度和视力感受更差;
3. 戴镜片前不洗手:不洗手患者患MK风险增加1.5倍,患无菌性角膜炎的风险增加2倍(11-49%思者摘戴前不洗手);
4. 接触其他水源:戴镜直接接触其他水源如淋浴、游泳均会增加MK和CIES风险
5. 补充护理液:与严重接触镜并发症相关(有22%的患者不丢弃镜片盒种的护理液,而是直接补充);
6. 镜盒更换不当:接触镜并发症的相关主要因素(22-63%的佩戴者至少6个月未更换镜盒);
l 82%的佩戴者在2年的时间里没出现任何并发症
l 有症状的CIES年发病率约为3%
l 影响MK发病率的是镜片佩戴方式,而不是镜片材料
注:验配早期随访(佩戴后数日内)可及时发现问题,降低风险。
5.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l 关注儿童佩戴后的心理感受(外观、活动自由度等);
l 通过问卷评估舒适度与依从性,减少“静默弃戴”。
六、总结:收益与风险的平衡
离焦软镜在提供近视控制、屈光矫正及双眼融像功能方面具有框架镜无法替代的优势。其风险可通过科学验配、严格随访及患者教育有效管控。未来需进一步优化镜片设计、提升儿童适配性,并加强多中心临床数据积累。
声明:本文基于临床研究数据及专家观点整理,文中数据均来自会议引用的公开发表研究(包括RCT、队列研究及回顾性分析),产品特性仅用于说明技术差异,仅作学术交流参考,不替代个体化医疗方案。验配需在专业机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