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协会简介

更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经国务院批准,于2014年在北京成立,是全国唯一从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的国家级行业组织,英文名称为Chinese Non-governm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Association(CNMIA),眼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

首页 > 学科 > 眼视光学术部

渠继芳主任:离焦软镜在特殊人群近视防控中的临床实践与选择策略

发布时间:2025/09/02

来源依据: 本文内容整理自渠继芳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眼科副主任医师)在专业会议中的案例分享及学术观点,并参考《近视管理白皮书(2025年)》相关指南。

图片1.png 

一、近视防控新挑战:严控进展标准

图片2.png 

当前近视防控面临两大变化:

进展判定更严格:

眼轴年增长≥0.2mm 或近视年增≥50度即需干预(旧标准为0.4mm/75度)

依据:《近视管理白皮书(2025年)》明确收紧防控阈值

图片3.png 

 防控覆盖全年龄:成人用眼强度增加(如疫情期)同样可能近视进展,需纳入防控范围

 临床现状反思: 家长焦虑近视却难减负——电子化学习(如AI工具)加剧近距离用眼,环境因素干预困难倒逼光学手段升级

图片4.png 

二、离焦软镜 vs. 角膜塑形镜:大临床对照案例

案例1:15岁高度近视男孩(角膜扁平)

图片5.png 

 

图片6.png 

图片7.png 

干预阶段

配镜方案

时长

近视增长

眼轴增长

关键发现

初始干预
11

某离焦软镜

2.5年

+125°
 +125°

+0.80mm
+0.85mm

地形图"美观"
但控制失败

方案调整
14岁

蝶适离焦软镜

1.5年

未增长

+0.13mm
+0.16mm

地形图不规则
但控轴效果显著

启示: 角膜地形图的视觉美观度 ≠ 防控有效性,离焦信号的实际覆盖范围才是关键

案例2:14岁女孩(OK镜控制失败)

图片8.png 

图片9.png 

图片10.png 

干预阶段

配镜方案

时长

眼轴增长

防控难点

初始干预
10岁

OK镜

2.5年

+0.80mm
+0.85mm

停戴后实测年增100-150度

方案调整
12

蝶适离焦软镜

1年

+0.12mm 左+0mm

1年 无护理负担,控轴效率提升3倍

关键发现:

 OK镜佩戴期存在镜片偏位(角膜地形图不对称)

 偏位理论虽认为可能增强离焦效应,但实际加速近视进展

案例3:8岁过敏体质男孩(眼表功能异常)

图片11.png

治疗历程:

OK镜阶段(4年):

伴随反复角膜点染、干眼症(睑板腺缺失)

近视增长:右+200° 左+150°,眼轴年增速超0.3mm

图片12.png 

过渡阶段(1年):

更换某硅水凝胶软镜 → 眼轴仍增长0.4mm

图片13.png 

最终方案(2年):

使用蝶适离焦软镜 → 眼轴累计增长≤0.08mm

意外发现: 睑板腺功能改善(机械摩擦减少)

图片14.png 

三、离焦软镜的临床优势与适配人群

(一)核心优势对比

特性

离焦软镜

OK镜

适配年龄

无下限(尤其<8岁儿童)

≥8岁

度数范围

-0.50D ~ -10.00D

通常≤-6.00D

角膜要求

散光≤1.50D(规则)

平坦角膜效果差

验配效率

15-20分钟

60分钟以上

附加成本

无护理液消耗

年均护理耗材约2000元

 

(二)首选离焦软镜的五类人群

低龄儿童(<8岁): 不符合OK镜适配年龄

中高度近视(>-6.00D): 超OK镜矫治范围

角膜扁平者(平K值<41D): OK镜易偏位且风险高

干眼/过敏体质: 避免OK镜机械摩擦损伤眼表

运动/演出需求者: 日抛软镜无框架束缚

四、技术选择关键:设计原理决定防控效能

(一)两类离焦设计对比

 同心圆双焦设计的近视控制效果优于渐进多焦设计

 高附加设计(+2.50D)显著优于中附加(+1.50D)。

数据来源:近视管理白皮书(2022)

图片15.png 

(二)使用时长建议

 日均≥12小时佩戴可维持有效离焦刺激

 联合户外活动(≥2小时/日)形成行为干预闭环

五、临床实践总结

破除"地形图迷信": 规整的角膜塑形环≠良好防控效果,需结合眼轴监测

动态评估优先级:

初诊儿童:全面检查眼轴、角膜曲率、视功能

防控中:每3个月复查眼轴,年度散瞳验光

特殊人群策略:

过敏/干眼者:首选日抛软镜减少眼表刺激

进展快速者:采用"高附加设计+行为干预"强化方案

技术迭代认知:

同心圆高附加设计软镜提供更优离焦刺激,突破传统防控局限

 

专家呼吁: 近视防控需抛弃"单一手段终身适用"思维,建立"监测-评估-调整"的动态管理机制,让每个孩子获得量身定制的光学干预方案。

声明:

文中产品特性及数据均基于会议公开学术内容,所述案例均来自临床实践。

本文案例及数据仅供医疗专业人士学术参考,不构成任何产品或方案的推荐。所有近视防控方案均需在具备执业资质的眼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全面检查后个体化制定。医疗器械的使用需严格遵循产品说明书和医生的指导。


协会简介

更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经国务院批准,于2014年在北京成立,是全国唯一从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的国家级行业组织,英文名称为Chinese Non-governm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Association(CNMIA),眼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