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协会简介

更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经国务院批准,于2014年在北京成立,是全国唯一从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的国家级行业组织,英文名称为Chinese Non-governm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Association(CNMIA),眼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

首页 > 学科 > 眼视光学术部

离焦软镜+离焦框镜:青少年近视防控的“1+1>2”策略

发布时间:2025/08/28

来源依据: 本文内容整理自张文娟主任(秦皇岛爱尔眼科医院小儿眼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在专业会议中的案例分享及学术讨论,并参考了会议中提及的临床研究数据及《近视管理白皮书(2025年)》相关结论。

1.jpg

一、近视防控的挑战与核心原理

当前我国青少年近视呈现低龄化、进展快的特点。研究表明,8-12岁发生近视的儿童中,52%成年后发展为500度以上近视,32%发展为600度以上高度近视(来源:《近视管理白皮书(2025年)》)。近视发展的核心机制与视网膜周边离焦密切相关:

2.jpg

近视性离焦(焦点在视网膜前): 可延缓眼轴增长。

远视性离焦(焦点在视网膜后): 是促进近视加深的主因。

传统框架镜局限: 矫正中央视力,但周边仍呈远视性离焦状态。

二、主流光学离焦防控手段及局限性

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三大光学离焦干预方式各有特点:

防控方式

主要优势

局限性

适用人群特点

角膜塑形镜(OK镜)

夜间佩戴,白天无需戴镜

需8岁以上,护理要求高,睡眠时长限制

适合能规范护理的青少年

离焦框架镜

佩戴方便,无接触

运动不便,视野可能受限

日常学习生活场景

离焦软镜
(日抛型)

日间佩戴,免护理,
运动友好

需定期更换,经济成本较高

低龄儿童(<8岁)
运动爱好者

三、联合策略: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研究发现,离焦软镜与离焦框架镜交替或联合使用,可产生显著增效:

3.jpg

●提升神经适应难度: 交替使用不同离焦刺激方式,避免眼睛对单一刺激模式产生适应,维持防控敏感性。

●构建“离焦闭环”: 当无法佩戴框架镜(如运动、演出)时,使用离焦软镜可无缝衔接,确保离焦保护不间断。

●满足多场景需求: 兼顾学习、运动、表演等不同场合的视觉需求和美观要求。

●优化性价比: 相比单一长期使用离焦软镜,联合使用可显著降低年度总费用(案例显示可降至约8000-10000元)。

临床价值核心点:

●保证近视管理效果的持续性(离焦闭环)。

●为多样化用眼场景提供灵活解决方案。

●兼顾患者(尤其儿童)的心理接受度(排斥框架镜者)。

●在效果与成本间寻求更优平衡。

四、哪些人群适合联合防控?

●单一手段效果不佳者: 如使用OK镜或离焦框架镜后近视控制不理想。

●近视进展快速者: 尤其年龄<8岁、选择较少的低龄儿童。

●多场景需求者: 需频繁参与运动、舞蹈、演出等活动。

●排斥框架镜者: 因美观或心理原因不愿佩戴框架眼镜。

●注重性价比的家庭。

4.jpg

五、典型案例:7岁男孩的联合防控实践

●背景: 7岁男孩,父母高度近视(父500度,母700度),姐姐9岁近视300度(戴OK镜)。体检发现视力异常2年未干预。

●初诊(2025.2.1): 裸眼视力0.25,散瞳验光双眼-2.00DS/-0.50DC,矫正视力1.2,眼轴约24.58mm。

5.jpg

●主要挑战: 低龄、排斥框架镜(怕被嘲笑)、近视需积极干预。

●干预方案:

○主选: 日抛型离焦软镜(考虑其研究显示10岁以下儿童控制率较高,且舒适便捷)。

○辅助: 离焦框架镜(用于特殊情况及家长安心)。

●效果追踪:

○3个月后主诉视物模糊,检查发现度数增长(右眼-3.00DS, 左眼-2.75DS),但眼轴增长极微(右+0.02mm, 左+0.03mm)。

1756373666894108.jpg

○排查发现存在调节过度(与近期大量近距离用眼有关)。经散瞳验光(右/左眼-2.50DS)、调节功能训练及药物辅助,视力稳定。

8.jpg

○半年后(2025.7.25): 眼轴累计增长仅右眼+0.01mm,左眼+0.02mm,近视控制效果理想。

7.jpg

六、关键总结与启示

●全面检查是基础: 近视防控需综合验光、眼轴、视功能等多维度评估。

●“离焦闭环”增效显著: 软镜+框镜联合应用被证实可协同延缓近视进展,效果优于单一手段。

●视功能异常需干预: 案例中调节过度是短期视力波动主因,针对性训练至关重要。

●个性化方案制定: 需综合评估年龄、近视进展速度、用眼习惯、心理接受度、家庭经济及执行力。

●动态监测与调整: 定期复查眼轴、度数和视功能,根据效果及时优化方案(如调整镜片参数、加强训练)。

●行为干预不可缺: 保证日均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减少持续近距离用眼,是防控基石。

专家呼吁:

近视防控是涉及遗传、环境、行为等多因素的系统工程。眼科工作者需持续学习探索,为每位青少年制定科学、个性化、可持续的防控策略,共同守护孩子的清晰“视界”。

主要信息来源:

张文娟主任临床案例分享及会议学术讨论内容

《近视管理白皮书(2025年)》

离焦软镜及离焦框架镜相关临床研究数据(提及控制率及眼轴延缓率)

内容表述力求客观反映学术观点,所述产品特性及数据均源于会议中引用的公开研究。

合规声明:   

● 本文内容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士提供学术参考和信息交流,并非医疗诊断或治疗方案推荐。所有医疗器械的使用均应在医生指导下,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评估和选择。

● 医疗器械注册证:国械注许20163160097 


协会简介

更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经国务院批准,于2014年在北京成立,是全国唯一从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的国家级行业组织,英文名称为Chinese Non-governm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Association(CNMIA),眼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