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协会简介

更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经国务院批准,于2014年在北京成立,是全国唯一从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的国家级行业组织,英文名称为Chinese Non-governm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Association(CNMIA),眼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

首页 > 学科 > 眼视光学术部

刘美洁主任:科学防控近视——离焦软镜的临床价值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22

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已成严峻挑战,2024 年全国 6-18 岁近视率达 52.7%,低龄化与高度近视问题突出。在国家持续加码防控政策下,离焦软镜作为新型干预手段,为近视管理提供了有效选择。

以下内容整理自刘美洁主任课程分享。

1755841261421702.jpg 

 一、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现状:数据背后的健康危机  

当前,儿童青少年近视已成为全球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 2024 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报告显示:

● 总体近视率52.7%(6-18岁),较2022年上升0.8%  

● 学段差异显著:小学35.6% → 初中71.1% → 高中80.5%  

● 预警信号:  

○ 6岁近视率14.3%(幼儿园阶段即需筛查)  

○ 高度近视占比9.7%(易引发病理性改变)  

1755841273424067.jpg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2024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调查报告》

二、近视防控的国家战略体系  

为遏制近视高发态势,国家多部门持续出台政策推动防控工作

1755841293573655.jpg

政策演进三部曲:

1. 防控启动期(2018-2020)《综合防控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明确"近视率每年下降0.5%"目标  

2. 技术规范期(2021-2023)《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建立三级预防体系  

3. 精准干预期(2024-)"光明行动"纳入省级政府考核指标  

临床干预金字塔:  

1755841339554452.png 

三、近视干预措施:离焦软镜成重要选择

目前近视干预措施主要分为五大类:框架眼镜(含离焦型、高对比度型)、隐形眼镜(角膜塑形镜、离焦软镜)、药物(如 0.01% 阿托品)、行为干预(户外活动等)及其他手段。其中,接触镜因适配性强、安全性高,成为儿童青少年近视管理的重要手段。

四、离焦软镜的技术突破与临床选择  

1.核心参数

蝶适离焦软镜采用 “九同心双焦” 设计,其关键参数如下:

1755841355767199.png

2.蝶适DISC离焦软镜核心特征:  

1755841405816530.png

3.关键临床证据:  

- 香港理工大学RCT研究(n=120, 2年随访):  

- 近视进展减缓60%(p<0.01)  

- 国内多中心研究(2023):  

- 10岁以下组眼轴控制率86.21%(95%CI 82.34-89.07)  

1755841423683112.jpg 

五、适应症与禁忌症

1. 适应症

有近视控制需求,且符合软镜佩戴基本要求;

近视进展较快(如每年增长超 50 度)或存在近视高危因素(如父母高度近视、用眼负荷大);

低度近视但不愿戴框架眼镜,需稳定离焦量控制近视;

不适合角膜塑形镜的情况:年龄<8 岁、角膜形态平坦、度数过高、睡眠时间不足(白天裸眼视力不理想);

轻度倒睫(镜片可减少睫毛对角膜的刺激)、屈光参差、住校生、运动较多等场景。

2. 禁忌症

眼部急性炎症、严重干眼;

角膜形态不规则或角膜内皮细胞密度<2000 个 /mm²;

对镜片材料过敏;

生活环境差、个人卫生习惯不佳。

六、精准适配:从理论到实践的闭环管理  

标准化验配流程:  

1. 基线评估(角膜地形图+眼轴测量)  

2. 试戴验证(≥10分钟动态评估)  

3. 光度优化(25度为调整单位)  

4. 首周随访(佩戴舒适度核查)  

典型适应证决策树:  

1755841450596250.png 

七、真实世界案例:高度近视管理样本  

病例摘要(匿名化处理):  

● 背景:13岁女性,既往OK镜控制不佳  

10.jpg

1755841576153777.png

● 干预方案:  

○ 蝶适离焦软镜(单日抛)  

○ 调节功能训练(每周3次)  

● 2年8个月随访:  

○ 近视年增长从75度→18度  

○ 眼轴增速降低62%(0.49mm→0.18mm/年)  

 图片13.jpg

注:个体效果可能存在差异

六、专家共识与特别提示  

 离焦软镜的临床定位:  

○ 角膜塑形镜的补充方案(尤其低龄儿童)  

○ 框架眼镜的升级选择(运动需求场景)  

● 注意要点:  

 每日佩戴不宜超过12小时  

○ 必须配合每3个月的眼轴监测  

○ 联合户外活动可提升防控效果  

合规声明:  

● 医疗器械注册证:国械注许20163160097  

● 本文内容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士提供学术参考和信息交流,并非医疗诊断或治疗方案推荐。所有医疗器械的使用均应在医生指导下,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评估和选择。

  


协会简介

更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经国务院批准,于2014年在北京成立,是全国唯一从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的国家级行业组织,英文名称为Chinese Non-governm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Association(CNMIA),眼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