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公司简介

更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经国务院批准,于2014年在北京成立,是全国唯一从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的国家级行业组织,英文名称为Chinese Non-governm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Association(CNMIA),眼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

首页 > 学科 > 眼遗传科学术部

修业济群 杏林巾帼——记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刘杏教授

发布时间:2025/07/14

作者:眼健康管家

41813616e341e080b8ef34dc8bc1bb9.png

名师出高徒。中山眼科中心名门早立,名师辈出,星光熠熠。为展大咖之风范,弘薪火传承之情怀,以激励众后学,特设本专栏。



c972dce3b283f5cd3ea04a7b84ad27d.png

刘杏教授参加国际会议


勤奋、善良、执着,是人类最可宝贵的三种品格。而这三种品格,在刘杏教授身上都能找到。她用35年完美的职业生涯诠释着“因勤奋而成长,因善良而美丽,因执着而成功”这句话。她以医者大爱挽救了万千患者的眼睛,以师长之爱教化代代桃李,而这位一丝不苟的专家、严谨认真的老师,同时也是一位慈和贴心的母亲——她把母亲之爱给了她的学生们,学生的孩子她都要一 一探望,笑称这些都是她的孙儿。

刘杏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在中山眼科中心已奉献了35载;曾历任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医教处处长、中山眼科中心监察室主任、纪委副书记、青光眼科主任等职,现为广东省女医师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学会第四届科普学会委员;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底病杂志》编委;《中华显微外科》、《中华生物医学工程》及SCI期刊《Molecular Vision》、《Ophthalmic Surgery, Lasers & Imaging》等杂志的审稿人。




“所谓‘临床’,就是时刻密切关注患者病情”

选择从医这条路,始于刘杏教授青少年时期的坚定志愿。上山下乡时期,农村的赤脚医生对常见的内外科疾病尚能独立处理,但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医生和设备、器械有较高的要求,众多乡亲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因无法得到及时的诊治而致盲。因此,恢复高考后,刘杏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医学作为她终身奋斗的事业。
1978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我国著名的高等医学学府——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1983年毕业留校在中山眼科中心工作。中山眼科中心是由我国近代眼科事业的奠基人陈耀真教授、毛文书教授创办的、国内最早建立的眼科中心。刘杏进入中山眼科中心工作后,有幸得到毛教授、陈教授的教导,通过三年严格的24小时制住院医师培训,全面掌握了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打下了扎实的眼科基本功。
80年代,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而从知名的医学学府毕业、又在知名的眼科医院工作的刘教授却没有满足于现状,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临床经验的积累,她越来越体会到医路漫漫,学无止境。1990年,尽管临床工作繁忙且女儿年幼,刘教授还是报考了中山眼科中心的硕博连读研究生,师从老一辈著名青光眼专家周文炳教授,对青光眼发病机理、视功能损害机制和治疗进行了系统学习和深入研究,逐渐成长为一位理论扎实、技术娴熟、科研思维严谨的眼科临床科学家, 并在1994年获眼科学博士学位。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35年寒暑,春苗足以长成大树。个中全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早晨7点到办公室,先处理OCT报告,7点半开始查看病人,8点钟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坐在病房里交班时,她已经对病人当天的情况了如指掌了,上午8点半,刘教授不是已经出现在门诊,就是已经在手术台上了。结束门诊的时间一般是下午1点后,一顿匆匆的简餐加十分钟的小憩之后,2点钟,她又神采奕奕地准时出现在手术室,一丝不苟地完成一台台艺术品般精细的手术。
她经常说:“医生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经验积累的过程,人的聪明才智可能会有差别,但成长的过程谁都无捷径可走。做为一名临床医生,必须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干。所谓‘临床’,就是时刻密切关注患者病情。”


dd716d3f64b43553cddb03cedd16a51.png

刘杏教授接诊病人


“找到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医者父母心”,刘杏教授胸怀赤诚,对患者的病痛急之所急、想之所想,总是想尽办法解决患者的各种需求。这不仅仅关乎医术,更多的是始终如一的善良真诚、感同身受的同理心,和甘于奉献的人道主义情怀。
每周一、三、五上午是刘教授的门诊时间。刘教授的门诊永远挤满了抱着最后一线希望、远道慕名前来求诊的患者,刘教授宁愿自己不喝水、不吃饭也会把号加给这些患者,决不让患者失望而归。
尽管每次出诊病人都非常多,她还是会坚守诊疗规范对病人进行详尽的检查,从耗时繁琐的房角镜检查到镇静下的各种小儿青光眼专用检查,为的就是“求甚解”:不放过任何一点临床线索和蛛丝马迹,尽力给每个病人一个清楚确切的“说法”,而不是一开药了之。
年均逾一万五千的门诊患者、一千余的手术患者,无论贫富老幼,刘教授总是尽心尽力为他们诊治,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为每位患者制定最好、最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什么是“最好的、最合适的方案”?这句话说来容易,其实甚难。这不但要求医生有高超的医术,对疾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还要求医生的治疗不是从自己最方便的角度,而是从最有利于患者的角度,不但能急病人之所急,而且还能想病人都不一定想得到的方方面面。
真性小眼球是一类严重危及视力、手术风险极高的先天性眼疾,曾因其灾难性的并发症,被许多心有余悸的眼科医生称为手术的“禁区”,成为疑难中的疑难。这类患者的青光眼手术难度极高、术中术后极易发生凶险的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和恶性青光眼,而且常常是青壮年时就发病,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家庭往往造成毁灭性的影响。一位30岁的男性真性小眼球患者,找到刘杏教授就诊时双眼已经处于青光眼晚期,经过刘教授的精心诊治,眼压长期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保存了有效的视力。
疾病痊愈,患者自然对医生感激不尽。但这时,刘教授却不喜反忧,她提醒患者:真性小眼球常有家族史,建议患者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均进行眼科检查。在刘教授的敦促下,患者的10余名家属来到病房,刘教授一一为他们进行了免费的青光眼检查,结果令人大吃一惊:患者的2位姐姐均已是青光眼晚期,2位兄弟则是青光眼早期。刘教授当即安排他们全部住院,并及时为他们进行了手术,一个家族整整一代人的10只眼睛安全了。刘教授经常告诫年轻大夫:“医生,不仅是医病,更重要的是医人。作为医生,你可以单纯把这位患者的病治好了让他出院,患者亦会对你很感激。可是,如果你忽略了该类疾病的遗传特点,他的几位亲人可能最后都将承受失明的痛苦。”
就这样,刘教授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她特有的不怕麻烦、较真执着,不仅治疗一个人,还惠及其全家人,谱写出一首首 “大医至诚,大爱无疆”的赞歌。


24小时超长待机的名医良师

刘杏教授不但是名医,更是良师。她从1987年起开始参与住院医师培养工作,1995年起具体落实中山眼科中心住院医师培训方面的工作,2005年起参与全国眼科专科医师培训工作和方案制定,对完善眼科专科医师培训管理、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作出了卓越贡献。
刘教授认为,年轻医生是“我国眼科事业七八点钟的太阳”。正是由于这份希冀、这份重视,刘教授在担任中山眼科中心医教处处长期间,专门制定了严格细致的住院医师培训计划,对住院医生的轮训、考核等与年轻医生的成长密切相关的事均亲力亲为。
她对下级医生的高标准、严要求在眼科医院是出名的,尤其对基础理论和基本技巧等基本功要求很高 :每一篇学术文章,大到论点论据,小到修辞排版,一字一句她都要仔细推敲,不容有任何差池错漏。尽管如此,研究生、进修生及住院医师们仍然想尽各种办法争相去她的医疗组轮转,原因大家都知道:经过她的培训,每个人都会有长足的进步。住院总培训是住院医师轮训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许多医生刚开始担任住院总医师时心里都忐忑不安,担心对一些突发事件处理不当,刘教授每次在住院总工作会议上总是说:“大家要胆大心细,我的手机24小时开机,即使半夜3点有疑难问题,不要有思想顾虑,可以给我打电话。”在她担任医教处处长期间,每位住院总医师的手机里都存着她的电话,也几乎每位都三更半夜“骚扰”过她,可她从未有过任何的埋怨或责备,反而常安慰大家“没关系,我们当年也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刘教授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同样倾注了无数的心血。她以身作则,细致严谨,手把手地带着学生“泡”在临床。临床工作是辛苦枯燥的,但学生们跟在刘老师身边的每一日,总能收获满满的诊治经验、手术技巧,经过日复一日的熏陶,学生们从眼科“小白”迅速成长为医疗骨干。作为我国最早引进OCT的临床科学家, 刘教授在科研方面也有颇多建树。每位学生一入学,刘教授便根据他们之前的学习背景指导他们选择课题,在开题、中期汇报中随时随地给予指导和探讨,深入了解每名学生的课题进展。批改论文时,刘教授连标点符号的错误都不放过。这种严谨治学的精神,让每个学生受用终身。刘教授桃李满天下,学生中栋梁英才辈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包括温州医科大学青光眼研究所所长梁远波教授及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专科黄晶晶、凌运兰、钟毅敏教授等在内的卓越的专业学术骨干。

7cc6925683af52fd221bdb5462dbd1d.png

刘杏教授与学生们在一起


所有学生都是她的孩子

在学生眼中,刘教授既有着严父般的严格,又有着慈母般的慈祥。
和蔼可亲、温文尔雅、谈吐风趣,这同样是学生眼中的刘教授。不仅如此,她还以女性特有的温柔细心,包容牵挂着她的每一个学生——那都是她的孩子。
无论学生们走到那,她的心始终牵挂。学生们在学成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每当遇到临床或科研难题时,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刘老师”,刘教授也总是满腔热忱地以帮助后辈为己任,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信必复,爱才惜才。
她几十年如一日“爱生如子”,像极了一位唠叨又爱操心的妈妈——学生没有对象,她着急地做红娘;学生恋爱结婚,她对学生们的配偶的情况也了如指掌并衷心祝福;学生有了孩子,她开心地自称“姥姥/奶奶”,教学与科研事务如此繁忙的她,抱过、逗过每一个“孙辈”,出差开会也不忘记去当地探望孩子们;学生家里遭受了不幸,她更是用自己最大的力量默默帮助扶持。作为这个大家庭的大家长,她让每个成员如沐春风,也让这个还在不断壮大的大家庭暖意盎然。


正是刘杏教授锲而不舍地对医学科学的追求,正是刘杏教授孜孜不倦地对治病救人的坚持,正是刘杏教授呕心沥血地对人才培养的执着,成就了她三十余年的人生和事业。
笃行不倦,弦歌不辍,修业济群,德芳杏林!



来源: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与视光学系


公司简介

更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经国务院批准,于2014年在北京成立,是全国唯一从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的国家级行业组织,英文名称为Chinese Non-governm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Association(CNMIA),眼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