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协会简介

更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经国务院批准,于2014年在北京成立,是全国唯一从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的国家级行业组织,英文名称为Chinese Non-governm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Association(CNMIA),眼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

首页 > 医学培训 > 学习资料

警惕“斗鸡眼”的突然出现——认识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发布时间:2025/08/28

作者:眼健康管家

眼科诊室里,一种过去罕见的病例正变得越来越多:他们大多是青少年和年轻上班族,没有外伤,没有中风,却都在某天清晨突然发现自己看东西重影、眼球向内偏斜。

1.png 

而这背后的元凶,往往是他们手中那部寸步不离的手机或平板。

全球眼科医生已经注意到了一个明显的趋势: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发病率,正随着我们每日屏幕使用时间的增长而显著上升。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Acute Acquired Comitant EsotropiaAACE)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获得性内斜视,以急性发病、双眼视功能突然丧失为特征。

本文将系统阐述该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策略。

 

一、流行病学特征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在斜视疾病谱中约占3-5%,好发于5-50岁人群,呈双峰分布(儿童期及青壮年期)。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无明显性别差异,但近视人群发病率显著高于正视人群(P<0.01)。近年来随着电子设备使用时间延长,尤其在疫情过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2.png 

参考《第十二届全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学术大会会议指南》

 

二、发病机制


1.神经支配失衡理论

目前主流学说认为调节-集合比例失调是主要致病因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对眼外肌的调控异常,引起内直肌张力相对亢进。

2.解剖学因素

高度近视患者眼轴延长可能导致外直肌肌鞘异常,减弱其外展功能。

3.png 

文献参考:《2024 Koiwa et al.Cureus164):e58194.DOI 10.7759/cureus.58194

3.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主要还包括:

中枢神经系统代偿机制崩溃

融合功能破坏

调节滞后

遗传易感性(部分患者存在家族史)

 

三、临床表现


1.主要症状

急性发病:多数患者在1-4周内突然出现复视

共同性斜视:各注视方向斜视角基本一致

调节性成分:近距斜视角通常大于远距(差值≥10△有诊断意义)

视力影响:多数患者矫正视力正常,但可能出现视疲劳

2.临床分型

根据Burian分型改良标准:

◆ Ⅰ型:基本型(远近视斜视角差<10△

◆ Ⅱ型:调节过度型(近视斜视角显著大于远视)

◆ Ⅲ型:近视相关型(伴中高度近视)

3.诊断标准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诊断必需具备以下4个条件:

发病时间明确(≤3个月)

斜视角突然出现且稳定

各注视方向斜视角差异<5△

排除麻痹性斜视

 

四、辅助检查


屈光检查:包括睫状肌麻痹验光

斜视度测量:交替遮盖+三棱镜法(建议检查6m33cm两个距离)

双眼视功能评估:Worth四点灯、立体视检查

影像学检查:MRI排除颅内病变(尤其需鉴别颅神经麻痹)

4.png 

 

五、鉴别诊断


第六颅神经麻痹:存在外转受限,病程长者可能出现继发性共同性

集合痉挛:间歇性发作,斜视角波动大

先天性内斜视:发病早,多伴有交叉注视

甲状腺相关眼病:常伴眼睑退缩、眼球运动受限

 

六、非手术治疗


光学矫正:

全矫屈光不正(尤其近视)

双焦点眼镜(适用于调节过度型)

棱镜矫正(小度数斜视或术前过渡)

视觉训练:

融合功能训练

脱抑制治疗

调节灵活性训练

药物治疗(辅助手段):

肉毒杆菌毒素注射(适用于小角度斜视)

 

七、手术治疗

适应证:

斜视角稳定≥6个月

非手术治疗无效

斜视角>15△

术式选择:

双侧内直肌后徙术

单眼内直肌后徙联合外直肌缩短术(大角度斜视)

调整缝线技术(提高精确度)

预后与随访

早期规范治疗者,约70-80%可获得眼位矫正和双眼视功能重建。建议治疗后:

1个月复查

之后每3个月复查

稳定后每年随访

随访内容包括眼位检查、双眼视功能评估及屈光状态监测。值得注意的是,约15%患者可能出现复发,尤其近视进展较快者。

结语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作为影响视觉质量的常见疾病,日常注意避免长时间近距离过度用眼,尤其过度近视患者更需注意用眼,若发现相关体征请及时就医并配合治疗。

免责声明:

1. 关键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近5年权威期刊发表的临床研究,诊疗方案参考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相关共识。

2. 科普说明

所述内容仅供科普使用,提及的治疗方案需在专业眼科医师指导下实施。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3.图片版权声明:

本文配图主要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协会简介

更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经国务院批准,于2014年在北京成立,是全国唯一从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的国家级行业组织,英文名称为Chinese Non-governm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Association(CNMIA),眼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