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小学生的近视率甚至接近40%。
12月28日,由贵阳市妇幼保健院主办,广州金眼科医生集团协办的新型硬性角膜接触镜临床应用及控制近视新进展研讨会在贵阳顺利举行。

此次会议邀请了贵阳市妇幼保健院的朱健华教授、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的刘陇黔教授、广东省视光学学会副理事长、广州金眼科医生集团总院长、首席专家的梁纳教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杨晓教授、黔西南州人民医院的徐浩主任和陆军军医大学西南眼科医院的周素君等眼科专家。
在这场高规格的专业性会议上,专家分享了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

孩子的近视问题,一直是令许多家长头疼的大事。不是所有孩子都愿意戴眼镜,有些家长也不想让孩子马上戴眼镜,于是他们把目光转向视力康复治疗,这可行吗?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正确认知是什么?如今近视防控又有哪些新进展?

梅花针、耳豆、艾草灸眼仪、针灸、按摩、训练仪器、特效眼镜、中药药敷和走鹅卵石路……这些东西都跟“近视防控”扯上关系,听起来是不是很匪夷所思?贵阳市妇幼保健院的朱健华教授提醒家长,这些各种所谓的近视矫治方式,都是一些混淆概念,夸大疗效的错误方法。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6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第一句话便明确指出: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于是针对从事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的机构或个人,规定了两个“不得”:不得在开展近视矫正对外宣传中使用“康复”“恢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近视克星”等表述误导近视儿童青少年和家长。不得违反中医药法规定冒用中医药名义或者假借中医药理论、技术欺骗消费者,谋取不正当利益。专家表示,这些近视治疗仪产品无法改变眼轴变长的事实,也因此无法治好近视眼。与其用近视治疗仪、中药药敷等方法预防近视,不如每天花2小时以上的时间在阳光下进行户外运动。
那么,一旦真性近视无法逆转,怎么办?专家表示,目前有三种近视控制方法被医学界证实且国际公认有效。这在国际被称为近视防控的“三驾马车”。
有研究证明,一天户外活动超过2小时孩子的近视率明显下降,自然光是关键影响因素。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的刘陇黔教授强调,同样是运动,室内运动就不能起到阻止近视发生的作用。
对于近视发展过快的情况,专家认为可以通过角膜塑形镜(OK镜)控制近视。角膜塑形镜是一种逆几何设计的硬性透气性接触镜,通过配戴使角膜中央区域的弧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平,从而暂时性降低一定量的近视度数,是一种可逆性非手术的物理矫形方法。

广东省视光学学会副理事长、广州金眼科医生集团总院长、首席专家的梁纳教授介绍,现在用于防控近视的主要有浓度0.05%和0.01%两种。0.05%浓度的阿托品有控制近视进展作用,但副作用较大,如瞳孔散大、畏光、看近不清等,一般不作为常规使用。0.01%浓度的阿托品可以治疗假性近视,并可阻止或减缓真性近视的发展,而且副作用较低,在可被接受的范围内,不过目前还处于临床研究阶段,还没有全面用于临床。
记者从会上获悉,一种新型硬性角膜接触镜(全角膜镜)将成为青少年控制近视的散光的全新治疗方法。朱健华教授介绍,隐形眼镜分为软镜与硬镜两大类,全角膜镜是硬性隐形眼镜,一种硬式透氧性角膜接触镜(简称RGP)。RGP具有“会呼吸的隐形眼镜”的美誉,其材料是一种高透氧的聚合物,所含的硅、氟等聚合物,能够大大增加氧气的通过量,既提高了透氧性,又保证材料的牢固性。
一般来说,近视眼由于眼球形态呈扁长型变化,其视网膜成像的周边远视性离焦状态更加明显。普通框架眼镜能矫正中央视网膜离焦,但不能矫正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而且朱健华教授表示,传统验光戴镜视力矫正效果最差,医学验光的最佳矫正视力次之,而戴RGP镜片的矫正视力最好。梁纳教授补充说,全角膜镜控制近视主要在于外表面多焦设计和渐进弧设计,与OK镜一样可有效减少视网膜成像的周边远视性离焦状态,诱导周边近视性或正视性成像。
框架眼镜矫正会存在一些问题,足矫正散光时看视标会在各个方向都获得清晰,但是由于散光镜片造成的高像差、不同方向放大率的差异等会给戴镜者造成主观不适,视物变形严重。而欠矫散光时,像差相对小,不同方向放大率的差异相对小,主观舒适度会提高,但欠矫会造成视物模糊。朱健华教授认为,RGP是在矫正屈光不正中,很实用而且是很有效果的一种矫正工具。对于塑形镜和传统的框架眼镜是个很好的补充,在一些特殊的屈光矫正上面有其使用的唯一性。由于镜片类似巩膜镜的设计,直径较大及与角膜周边轻触定位,全角膜镜能容纳几乎整个角膜的隆起。通过泪液填充的效果,全角膜镜形成“镜片-泪液-角膜”这一新的光学系统,可矫正更高程度的散光。
刘陇黔教授介绍,大家熟知的OK镜是晚上睡觉时配戴,醒后脱下,通过塑形角膜,从而达到提高视力的目的。因设计原理等原因,OK镜的适用范围有一定的限制,如近视度数低于600度、散光度数低于150度、年龄需在8岁至45岁之间等。新型RGP是日间配戴,睡觉时摘下。由于使用硬性高透氧材料,采用大直径和加大镜片矢高的设计,并运用多焦技术,能良好覆盖于不规则的角膜表面,减少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可有效阻止近视发展。
与会专家认为,相比起OK镜,新型硬性角膜接触镜(全角膜镜)作为日戴镜,拥有更低的蛋白质沉淀和油脂沉淀,感染风险更小,相对安全性较高。其适用范围也更广,不仅无年龄限制,更重要的是能够根据个人角膜形态量身定制,成像效果更好。因此,全角膜镜几乎没有度数和角膜形态的限制,从远视2000度到近视2000度,从大散光到屈光参差都能有效应对。此外全角膜镜引发的并发症也更少,而且在圆锥角膜、角膜不规则患者,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的儿童,散光大、弱势治疗遇瓶颈的患者等特殊情况下的应用优势也十分突出。但有效性方面,需要大量研究,用科学对照实验和客观的临床数据证明其疗效。而且近视的发病机制复杂,有效防控青少年近视不能仅局限于某种手段,大家需要有全局观念,青少年的近视防控是综合防控。
专家提醒,RGP对于验配的验光师有较高的要求,“按照现有专业指南和规范要求,验配师是需要长时间培训和考核才能上岗”。因此,大家需到正规的医院进行验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呈高发和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媒体、企业参与进来,与眼科医生一起宣教科普,让大家对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新进展以及对于近视防控的产品选择都有了一个新的认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全方位共同关注与努力,青少年的近视防控工程会交上一份令大家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