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协会简介

更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经国务院批准,于2014年在北京成立,是全国唯一从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的国家级行业组织,英文名称为Chinese Non-governm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Association(CNMIA),眼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

首页 > 学科 > 中医眼科学术部

儿童异常瞬目综合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25)

发布时间:2025/10/11

文章来源:国家眼部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中医眼科专科联盟.儿童异常瞬目综合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25)[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中英文),2025,27(9):641-648.

摘要

儿童异常瞬目综合征是眼科门诊常见病,随着电子产品的普遍应用和儿童青少年学业压力的增大,这一现象有逐渐增多的趋势。遗憾的是,目前的全国高等院校本科以及研究生规划教材——《眼科学》及参考书并无关于本病的论述,导致相关文献报道本病的病名极其混乱,“儿童异常瞬目综合征[1]”“儿童异常瞬目[2-3]”“儿童频繁眨眼[4]”“儿童频繁瞬目[5]”“儿童异常眨眼症[6]”等均有报道,给同行认识和研究本病造成较大困扰。

同时,儿童异常眨眼的原因复杂,可见于多种眼科和儿童精神神经科疾病,但相关的文献报告结果并不一致。如大量研究认为屈光不正、眼科疾病是本病的主要原因[1-5],但不可忽视抽动障碍是本病的重要原因,其占比最高可达86%[7-8]。另一些研究则强调“习惯性抽动”“功能性眨眼”等的重要性[6,9-10]。正是这种病因认识的混乱,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抽动障碍在眼科门诊漏诊、误诊现象极为普遍,给这类患儿的及时诊治带来不利影响。

儿童异常瞬目综合征(目劄)属于中医眼科优势病种。大量文献报道,中药、针灸、耳穴等疗法对本病均有较好的疗效[11-15],但由于缺乏公认的疗效评价指标和标准,无法对不同疗法和药物治疗本病的疗效进行客观评估并获得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严重影响中医药疗法推广。因此,建立儿童异常瞬目综合征中医药诊疗专家共识或指南,特别是制定中医药疗法治疗本病的疗效判定标准,对于提高中医眼科同道对本病的认识,客观评价中医药对本病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本专家共识的目的是规范本病的病名,普及本病的常见病因,以使本病患儿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同时,建立本病的疗效评价标准,以客观、准确地评价中医药疗法治疗本病的疗效,为推广中医药疗法提供高质量循证证据奠定基础。此外,共识还对本病的中医病机、治法方药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以提高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疗效。

2023年3月成立本专家共识工作组,通过查阅分析儿童异常瞬目综合征的最新文献,结合临床实践性研究,撰写初稿,邀请全国各地30余名专家经过初稿开放讨论、多轮修改和循证、审稿及定稿等程序,形成最终版本共识。《儿童异常瞬目综合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注册于国际实践指南注册与透明化平台(编号:PREPARE-2025CN545)。

1 术语和定义

1.1儿童异常瞬目综合征

以各类异常眨眼为主诉或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眼部和(或)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群,是眼或全身因素与精神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1]。

1.2目劄

以胞睑异常眨动,不能自主为主要病症特点的疾病,以小儿多见[16-17]。

2 诊断

2.1临床表现

①大多数患儿突然起病或偶被发现,异常眨眼可以表现为眨眼频率增高即频繁眨眼、眨眼幅度增加即过度眨眼(皱眉、挤眼)、眼球向某一方向运动即翻白眼或者单侧眨眼皱眉等多种形式,均为突然的、快速的、不自主的、反复的刻板动作。

②部分患儿仅仅是频率增多或幅度增大,部分则同时出现频率增加与幅度增大。眨眼频率增多可以是持续性、间歇性或偶发性,或时疏时频;眨眼幅度增大可伴有皱眉,用力挤眼等动作,或单眼用力眨眼;眼球向某一方向运动,多固定转向一侧或呈旋转状。

③部分患儿无明显诱因,部分患儿可在发烧、考试、被家长训斥、情绪波动、过食肥甘厚味、存在眼部疾病等情况下发作或加重,而在转移注意力后减轻,入睡后停止。

④部分患儿眼部无器质性改变也无眼部不适及诱发因素;部分患儿则伴有眼红、眼痒、眼疲劳、眼干、异物感等眼部不适;部分患儿除有异常眨眼外,还伴有其他动作,如挤眉、皱额、吸鼻、咂嘴、注意力分散、多动、自我控制力差等症状。

⑤无论异常眨眼形式如何或有无伴随症状,均可持续性加重或减轻,也可突然停止或复发,少数患儿则呈常年发作。

⑥同一患儿可能同时存在多种致病因素,或复杂的表现形式。即既有眼部一种或多种抽动症状,还伴有颜面部甚至全身抽动症状,也可伴发眼部疾病,最常见者为过敏性结膜炎或干眼,伴随眼部症状主要是眼痒、揉眼、眼红、眼干、眼疲劳。

2.2西医诊断

患儿出现以各类异常眨眼为主要或唯一症状者即可诊断,但在诊断为儿童异常瞬目综合征的基础上,应通过各种检查找到导致异常眨眼的具体原因。对患儿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仔细记录与异常眨眼有关的伴随症状,特别是眼部不适和全身伴随抽动情况,询问学习与家庭、社会生活环境,了解既往病史,有助于做出病因诊断,以便于采取针对性治疗。

2.3中医诊断

患儿以胞睑频频眨动为主诉或主要临床表现即可诊断。它既是一个症状,又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注:本共识所述儿童异常瞬目综合征(目劄)指以各类异常眨眼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者,当其他疾病伴随眨眼但不是主要症状时,不纳入本共识的论述范围。

3 分类

3.1全身性疾病

主要是抽动障碍,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也可引起瞬目增多,包括颅内肿瘤、急性脑炎、癫痫、风湿舞蹈病、铅中毒等[18],但就诊眼科者大多数是抽动障碍患儿[7]。儿童抽动障碍是儿童异常瞬目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但儿童抽动障碍导致异常眨眼的表现形式多样,主要是眼睑抽动(挤眼、皱眉、抬眉),也可以表现为眼球不自主转动(翻白眼)、单侧眼睑抽动,多合并面部甚至全身多处抽动或发声,最常见的是耸鼻、努嘴、抬肩、清嗓子等。由于这些患儿常以异常眨眼为主诉而就诊于眼科,值得眼科医师关注和慎重鉴别。

3.2眼部疾病

眼部疾病是导致儿童异常眨眼的重要原因,其中以过敏性结膜炎、干眼和视疲劳最为常见,其他如倒睫、睑缘炎、睑板腺功能障碍、浅层点状角膜炎、感染性角结膜炎等亦可以引起眨眼异常,但所占比例较低[1-6]。因此我们应重点关注过敏性结膜炎、干眼和视疲劳。

3.2.1儿童过敏性结膜炎主要临床表现是眼痒、揉眼、眨眼。常年性和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典型发作时眼部可见下睑结膜水肿,皱褶堆积以及粉红色充血,伴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等同时或先后发作,结合病史、症状和体征不难诊断。过敏性结膜炎导致的眨眼既可以频繁眨眼又可以过度眨眼,部分还会出现翻白眼[19]。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多器官过敏的患儿常同时出现异常眨眼、翻白眼、耸鼻或吸鼻、清嗓子等动作,常与抽动障碍症状相似,且部分抽动障碍患儿常合并过敏性疾病,鉴别诊断困难,需要结合既往病史、伴随症状甚至治疗效果仔细分析才能明确诊断[20]。

3.2.2干眼随着视频终端设备的普及,儿童干眼的发病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眨眼对维持泪膜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使用视频终端设备的儿童眨眼频率明显下降,造成泪液蒸发过强,泪膜稳定性下降,导致干眼的发生[21]。研究发现,儿童干眼大多表现为泪膜破裂时间延长,而干涩不适感并不明显,这可能与泪膜稳定性下降导致的代偿性频繁眨眼增加眼部的舒适度有关,因此泪膜稳定性差是频繁眨眼的重要诱因。同时,过度频繁眨眼还会破坏睑脂分泌,导致睑板腺功能障碍[22]。再者,一些儿童电视节目,特别是惊吓刺激类节目可能诱发孩子的紧张状态,增加眨眼频率。大多数情况下,干眼引起的眨眼以频繁眨眼为主,且在减少视频终端设备使用时间后可部分缓解。

3.2.3视疲劳随着儿童近距离用眼时间以及视频终端设备应用时间增加,视疲劳也是儿童异常眨眼的常见原因[23]。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视疲劳属于症状性诊断,还需要进一步明确视疲劳的原因,如视频终端设备过度应用常常因为干眼而出现视疲劳症状,而屈光参差、持续近距离用眼则可能因为调节痉挛性视疲劳而眨眼[24]。视疲劳患儿多表现为频繁眨眼。

3.3特发性眨眼

一些异常眨眼患儿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又不符合抽动障碍的诊断标准,眨眼呈长期反复发作,既可以是频繁眨眼也可以过度眨眼,并可能自行缓解。这类患儿可能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但心理治疗不一定能完全缓解症状,我们建议将其定义为特发性眨眼。这类患儿的异常眨眼可能是儿童抽动障碍的前驱症状,也可能是一种不良行为习惯,或者与微量元素缺乏有关,如一些患儿有啃指甲、偏嗜异物等现象。

基于儿童异常瞬目综合征的病因分类,对于就诊于眼科的患儿应进行系统的眼科专科检查,询问与抽动障碍相关的病史,以首先明确患儿异常眨眼的原因是抽动障碍还是眼科疾病所致,亦或两者兼而有之;如上述原因均排除,则可考虑特发性眨眼。同时通过评估确定患儿是否存在心理-社会-行为问题,并明确所造成的损害[25]。

4 发病机制

4.1西医发病机制

瞬目反射(Blink reflex,BR)是由于光、音、角膜触觉等外部刺激而诱发引起的防御反射,起着保护眼球的重要作用。瞬目反射的形成机制及反射环路为[26]:当三叉神经在角膜的神经末梢(感觉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神经冲动通过其眼支进入脑干,经过与三叉神经脊核、主核和网状结构的神经元分别进行突触联系后,再经过二级和三级神经纤维,将冲动传至面神经核,并沿面神经的下行纤维传至面部肌肉,产生瞬目动作,完成瞬目反射。病理因素刺激时眼可以通过过度瞬目来起到润滑眼表、清除异物、减少光线刺激等作用。在心理因素影响时,瞬目可能是一种掩盖真实内心或对现实的逃避行为。

瞬目反射异常可以表现为眼睑抽动(过度眨眼)、频繁眨眼、眼睑痉挛[6]。在儿童青少年主要表现为过度眨眼、频繁眨眼,其中过度眨眼是儿童抽动障碍的主要表现和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之一,而频繁眨眼主要表现为眨眼频率增加,其发作可呈持续性、间歇性或偶发性等特点,既可以是儿童抽动障碍的表现之一,也可以是眼部疾病的表现形式之一,需要结合其他病史、症状和辅助检查等协助鉴别。

4.2中医病因病机

儿童异常瞬目综合征无论表现为过度眨眼、频繁眨眼还是眼球转动,均属于中医学“动风”范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又小儿体禀纯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故本病发病与肝脾关系密切,脾虚肝旺是本病的发病基础,而外感六淫、过用目力则常是本病的诱发条件。概括而言,本病的病因病机包括脾虚肝旺、肝郁化火、阳亢风动、阴虚风动、外风引动等几个方面[16-17,27-29]。

①脾虚肝旺:小儿体禀纯阳,具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若因于土虚木乘,或木旺克土,则肝脾不调,脾虚肝旺,肝风易动,而出现目劄、抽搐等。兼有性情急躁,夜寐不安,食少纳差或积食等。

②肝郁化火: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儿童若遇学习生活不遂其愿,易致肝失疏泄、气机不畅,郁而化火生风;或肝火素盛,易于引动肝风,则目劄频做、挤眉、耸鼻等,每遇情绪波动发作或加重。可兼有口干口苦,急躁易怒,便秘尿黄等。

③肝亢风动:小儿肝常有余,肝气偏盛,肝阳易旺,肝风易动;外感邪气,易从火化;或五志过极化火,阳亢风动,则眨眼频繁有力、面部抽动明显,甚则耸肩、手足抽搐,多动难静、任性等。兼烦躁易怒,头晕头痛,口干便秘等。

④阴虚风动:目劄或抽动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肝阴肝血亏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则见胞睑、筋肉、肢体震颤、蠕动。兼潮热,口燥咽干,形体消瘦。

⑤外风引动:本病常因外障眼病诱发,其病因以外感六淫为主,而风为外感病因之首,故风入于目(外风)、引动肝风(内风)而见眨眼、眼痒、眼干、眼红等不适。

5 治疗

5.1治疗原则

对于明确病因的患儿,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如属于眼部疾病导致者,则要根据具体病因予以抗过敏、润滑眼表、拔倒睫、缓解视疲劳等对症治疗。如属于抽动障碍或特发性眨眼尚未影响生活、学习或社交活动,可以先不进行干预,但需随访观察;若症状加重则需针对性治疗。另外,针对首诊的儿童异常瞬目综合征患儿家庭,应对家长及患儿提供健康教育指导,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给予心理支持[25,27]。

儿童异常瞬目综合征属于中医眼科优势病种,中药内服、耳穴、揿针、推拿等对本病均有较好疗效。年龄小、病情轻、病程短的患儿应以中医外治法为主,而病程长、反复发作的患儿往往需要中医内、外治结合,甚至配合西药等综合治疗方能收效[16-17]。因此,临证应结合患儿年龄、病因、病程等灵活选用一种或多种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基本原则为平肝熄风止动,但临证宜分清正虚与邪实的关系,标本兼顾,攻补兼施[25,27]。

5.2辨证论治

5.2.1推荐意见《共识》依据目前循证医学常用的GRADE(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and evaluation,GRADE)系统[30-31],将推荐强度分为强推荐、弱推荐、暂不推荐、反对、不建议5个等级(表1),证据质量分为高、中、低、极低4个等级(表2)。

5.2.2临床表现及分型论治

5.2.2.1脾虚肝旺证临床表现:双眼胞睑眨动频繁有力,甚则挤眉、耸鼻、努嘴;或眼干眼涩,常喜揉拭;烦躁善怒,夜寐不安,饮食偏嗜或纳呆食少腹胀,形体消瘦。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

治法:健脾消积,平肝熄风。

方药:肥儿丸【《医宗金鉴》加减:人参白术茯苓黄连胡黄连使君子神曲麦芽山楂芦荟炙甘草[16-17](推荐等级:强推荐;证据等级:B)】。

5.2.2.2肝郁化火证临床表现:双眼胞睑眨动频

做,甚则挤眉、耸鼻,每遇情绪波动发作或加重。情志抑郁,喜太息,或急躁易怒,面红耳赤,口苦喜饮,目赤咽干,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熄风止动。

方药: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加减: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甘草薄荷生姜牡丹皮栀子[16,27](推荐等级:强推荐;证据等级:B)】。

5.2.2.3肝亢风动证临床表现:双眼胞睑眨动频繁有力,面部抽动明显,摇头耸肩,吼叫,多动难静,任性,自控力差,甚至自伤自残,伴烦躁易怒,头晕头痛,或胁下胀满,舌红、苔白或薄黄,脉弦有力。

治法:平肝潜阳,熄风止动。

方药:天麻钩藤饮【《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加减: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桑寄生益母草夜交藤朱茯神[16,27](推荐等级:强推荐;证据等级:B)】。

5.2.2.4阴虚风动证临床表现:双眼胞睑频频眨动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面部抽搐、肢体震颤蠕动,形体消瘦,头晕耳鸣,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失眠多梦,大便干结,尿频或遗尿,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阴养血,柔肝熄风。

方药: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怀牛膝白芍牡蛎龟甲玄参天冬代赭石龙骨麦芽川楝子茵陈甘草[11,27](推荐等级:强推荐;证据等级:B)】。

5.2.2.5外风引动证

主症:挤眉眨眼,或翻白眼;眼干涩痒痛,常喜揉拭;每于外障眼病诱发或症状加重,常伴鼻塞流涕,咽红咽痒异物感或喉中异声;或有发热,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疏风解表,熄风止动。

方药:消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荆芥穗羌活防风川芎僵蚕蝉蜕茯苓陈皮厚朴人参藿香叶甘草[16-17](推荐等级:强推荐;证据等级:B)】。

5.2.3中医外治

5.2.3.1针灸[12,25,27](推荐等级:强推荐;证据等级:B)

针刺:建议选穴以眼周穴位为主,取攒竹、四白、丝竹空、太阳、鱼腰等穴,全身可取穴风池、百会、合谷,足三里、太冲、三阴交等穴。针刺每日1次,留针30 min,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之间可间隔3 d。一般治疗1~2个疗程。

5.2.3.2耳穴[13-15,25](推荐等级:强推荐;证据等

级:B)

建议选穴以眼、肝、脾、胃、心、神门、皮质下为主,双耳交替贴压,每日按压3次,每次每个穴位按压20下,以感到按压穴位有酸胀痛感为宜。每间隔5~7 d更换1次,7 d为1疗程,连续治疗1~3个疗程为宜。

5.2.3.3其他(推荐等级:强推荐;证据等级:B)

推拿、揿针、穴位贴敷、中药导入等中医适宜技术方法在儿童异常瞬目综合征治疗中亦可发挥重要作用,具体可以参照《儿童抽动障碍中医外治专家共识(2024)》[25],根据不同患儿的症状特点、严重程度等选择适宜的治疗措施。

6 疗效指标

6.1主要症状的记录与评价

对异常眨眼严重程度以及疗效评估参照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ale Global Tic Severity Scale,YGTSS)[32]评分方法,从“异常眨眼”发作次数、发作频率、发作强度、眨眼伴随眼部症状、眨眼伴随抽动症状共计5个维度,全面评价中医药疗法对异常眨眼的改善情况。5个维度总分共20分,总分<5分计为轻度,5≤总分<10分为中度,总分≥10分为重度。主要症状疗效评价标准为比较治疗前后积分变化或按症状严重程度变化情况判定疗效,具体评价标准如下:a)以治疗前后眨眼严重程度积分变化情况判定疗效;b)以眨眼严重程度变化情况判定疗效:治愈:眨眼严重程度量表评分为无症状,且随访3个月无复发。显效:眨眼严重程度评分从重度变为轻度。有效:眨眼严重程度评分从重度变为中度或从中度变为轻度。无效:眨眼严重程度评分无明显改变,甚或加重。评分标准详见表3。

6.2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3],计算方式采取尼莫地平法: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分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级。具体评价标准如下:痊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好转,30%≤疗效指数<70%;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中医证候积分方法详见表4。

7 调摄与预防[25,27]

儿童异常瞬目综合征是一类慢性疾病,短期治疗获益后可能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诱发反复,因此,此类患儿,特别是抽动障碍和特发性眨眼患儿,需要保证充足睡眠、重视日常锻炼、饮食、情绪、心理调摄等措施。

①平衡膳食: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食欲不振儿童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调理脾胃,增进食欲;严格限制高敏食物、油炸食品、巧克力、膨化食品、辛辣刺激类食物以及含咖啡因类碳酸饮料的摄入。

②调畅情志:教育患儿保持健康心态,消除紧张情绪,在家庭和学校层面与孩子建立顺畅的沟通途径,避免打骂孩子,必要时可给予心理治疗。

③睡眠管理:保证充足睡眠,减少使用视频终端和持续近距离用眼的时间,严格控制游戏时间。学龄前儿童保证10 h以上、学龄儿童保持10 h的睡眠时长,尽可能在晚上9:30之前入睡,并相对固定睡眠时间,节假日也应保持固定、规律的睡眠作息。

④适量运动:鼓励患儿每天至少累计达到60 min中等强度的运动。安排合适的体育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慢跑等。抽动障碍患儿在病情波动期应避免过于剧烈或强对抗性的运动;抽动症状稳定2个月以上,可适应性提高运动强度。

⑤预防复发: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一些全身性疾病导致的眨眼,在重视发挥中医整体辨证论治的优势同时,需积极治疗全身系统性疾病,特别是伴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抽动障碍等疾病的治疗。

1760168132173413.png

1760168137621279.png

1760168141437274.png

1760168147333939.png

作者单位:国家眼部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中医眼科专科联盟

第一作者:国家眼部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中医眼科专科联盟

通信作者:谢立科,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北京100040(Email:xielike@sina.com);瞿佳,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温州325027(Email:jia.qu@163.com)

引用本文:

国家眼部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中医眼科专科联盟.儿童异常瞬目综合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25)[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中英文),2025,27(9):641-648.

DOI:10.3760/cma.j.cn115909-20240806-00267.


协会简介

更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经国务院批准,于2014年在北京成立,是全国唯一从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的国家级行业组织,英文名称为Chinese Non-governm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Association(CNMIA),眼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