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公司简介

更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经国务院批准,于2014年在北京成立,是全国唯一从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的国家级行业组织,英文名称为Chinese Non-governm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Association(CNMIA),眼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

首页 > 学科 > 眼眶病学术部

「 4 」种可导致视力损伤的内分泌性眼病,你知道多少?

发布时间:2025/07/10

作者:眼健康管家

视力下降,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近视或者老花眼。

 

严重点的,白内障、青光眼、黄斑变性、视网膜病变等。

 

常常忽略了,其实内分泌系统失调也是会造成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

 

以下几种内分泌性眼病,你知道多少呢?

 

垂体瘤e03f661b4710975054c988dba746d0d.png

 

垂体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大部分为颅内良性肿瘤,发病率为1/10万,占颅内肿瘤的10%。垂体瘤可引起闭经、溢乳、不育、阳痿、性功能减退、巨人或肢端肥大、甲亢、头痛;视力丧失、失明、视力范围缩小、阴影沉重等症状。

 

根据肿瘤细胞能否产生激素分为「功能性垂体瘤」和「无功能性垂体瘤」两大类。

 

但不管是哪种垂体瘤,它的主要症状就是:压迫视神经,造成视物模糊、视野缺损,有一些还可能会引起复视;可能会导致头疼、恶心、呕吐、以及其它一些内分泌症状。

 

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常用药物溴隐亭和卡麦角林;生长激素受体拮抗剂,常用药物培维索孟;生长抑素衍生物,常用药物奥曲肽

 

手术治疗:

 

垂体瘤压迫视神经,需要尽可能地切除肿瘤。

1.内窥镜经鼻垂体瘤手术:是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治疗垂体瘤的手术方法。内窥镜指引下通过鼻腔摘除脑底垂体瘤,手术没有切口、术后恢复快,是创伤最小的一种治疗垂体瘤的外科手术方法。

 

2.开颅手术:

 

打开颅骨切除肿瘤;

 

3.放射治疗:

 

可以在手术后,也可单独使用,例如伽马刀立体定位放射治疗、外放射治疗、质子放射线治疗。

 

垂体瘤治疗后的随访非常重要,即便已经在医院完成治疗,回到家中,患者及家属需要密切观察病情。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也称为甲状腺眼病、Grave's眼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眼病。该病是由针对甲状腺组织、眼外肌以及眼眶脂肪的自身抗体引起的,以眼外肌肥大、眼眶脂肪及软组织增生为主要特点。

 

 

本病约90%的患者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其余患者可表现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甚至甲状腺功能低下。此外,在甲亢患者中,约1/3的患者可出现眼病。

 

也即是说,

 

甲状腺功能正常的人,也会患TAO

 

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人,不一定会患TAO

 

结论——TAO与甲状腺疾病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TAO的常见症状:

1.畏光、流泪异物感、眼肿、眼睑闭合不全、复视和视力下降;

 

2.双侧或单侧眼球突出,眼睑充血水肿,眼眶组织饱满;

 

3.上眼睑和下眼睑(即上下眼皮)。上眼睑下落迟缓,瞬目增多或减少;

 

4.球结膜充血水肿,严重者脱出睑裂外,肌肉止点附着处结膜血管增多;

 

5.眼外肌受累时,出现限制性眼球运动障碍。如不能转动眼球或转动不到位等;

 

6.眼球突出严重,角膜暴露可导致暴露性角膜炎,甚至形成眼内炎,危及视力;

 

7.长期眶压升高,或视神经受牵拉,或眶尖部肌肉肥厚均可继发视神经萎缩,出现视野缺损、色觉障碍,严重者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TAO的治疗:

 

TAO的治疗方案通常要综合考虑疾病的活动性和严重程度来决定,医生对于病情的准确评估至关重要。活动期应积极控制炎症、保护视功能,非活动期以改善外观为主,辅以心理治疗。

 

活动期治疗:

 

1.激素治疗:疾病处于急性进展期或活动性分值CAS4者,可行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具体方案:根据患者耐受情况给予静脉甲基强的松龙500-1000mg/天,冲击3-5天。需要注意的是,需要严格观察激素使用并发症。

2.眼眶放疗:对于药物治疗不敏感、视力急剧下降或全身情况不能耐受药物治疗者可使用局部放射治疗。采用直线加速器总剂量20Gy,每日照射剂量2Gy

3.其他治疗:局部应用肉毒杆菌素A、局部应用肾上腺素能阻滞剂等

 

非活动期治疗:

 

1.眼眶减压术:是治疗严重病例较有效的方法,适合于甲亢控制稳定、继发视神经病变需解除眶尖压力者,或严重眼球突出继发暴露性角膜炎者

 

2.脂肪切除术:眼球突出程度较轻者,可经球结膜切口,切除框内脂肪,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3.上睑退缩矫正术:适合于眼睑退缩严重,睑裂过大,继发暴露性角膜炎或影响外观患者。

 

糖尿病性眼病

 8b4bbe0baeb8d215024fbd352cfb498.png

相信每个糖尿病患者的朋友都被医生要求定期接受眼底筛查。但许多病人不知道这个要求的原因,所以并没有定期检查眼底,导致了许多健康问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无痛的视网膜病变不会立即引起视力变化。当患者真正有感觉时,他们通常已经视力模糊、眼底出血和黑影。医生可能已经无能为力。

 

此外,2型糖尿病患者中,

 

15%的糖友在诊断时就出现了DR

 

病程10年时,55%的糖友有DR

 

病程15年时,70%的糖友有DR

 

1型糖友的DR患病率高于2型糖友;

 

2型糖友中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病率高于不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糖友。

 

正常眼底:正常眼底的糖尿病患者每年有5%~10%的视网膜病变。因此,对于检查正常眼镜的糖尿病患者,应每1~2年复查一次。

 

轻度视网膜病变:除微血管瘤外,这些患者还会出现硬性渗出和出血斑。对于此类患者,如果没有临床意义上的黄斑水肿症状和体征(如视力变形和明显视力下降),应每年复查一次。

 

严重视网膜病变:严重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约有一半患者将在一年内发展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此期间,患者和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应及时进行激光凝结治疗,以挽救视力。因此,应每3~6个月复查一次。孕妇需要增加检查频率。建议每三个月检查一次眼底。

 糖尿病性白内障

 

糖尿病并发白内障,主要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或者体内某些酶(如半乳糖激酶)的活性降低,血糖浓度增高,导致眼内房水的渗透压增高,晶体纤维肿胀,进而断裂、崩解,最终晶体完全混浊。

 

目前对于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治疗,首选的方法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术,与老年性白内障并无差别。

 

 糖尿病性青光眼

 

糖尿病性青光眼是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导致视网膜血氧供应不足,导致视网膜和虹膜新生血管的产生。虹膜周围与新生血管粘连,逐渐锁住前角。形成假角后,眼压高,形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由于新生血管壁薄,容易破裂,导致前房出血,反复出血,难以吸收,导致失明。

早期患者无明显不适。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轻微头痛、眼痛、视力模糊和虹视,休息后会消失,容易误认为是视力疲劳引起的。中心视力可以保持很长时间不变,但视力可以很早出现缺陷。

 

 

 

不管是糖尿病性青光眼、白内障还是DR,亦或是垂体瘤,虽然都会引起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但治疗都应积极先解决或缓解原发病。


公司简介

更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经国务院批准,于2014年在北京成立,是全国唯一从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的国家级行业组织,英文名称为Chinese Non-governm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Association(CNMIA),眼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