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
近视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哪种配镜方法又安全又能控制近视?
先天性白内障的孩子该怎么治?
视光矫正有哪些新进展?
这一连串值得讨论的问题,在2017年眼视光国际论坛上都得到一一解答。此次论坛由天津市医学会主办,天津市眼科医院、南开大学承办,邀请到多位国际及国内眼视光专家,就眼视光热点问题、基础研究、临床实践经验等展开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探讨。我们来看看,大家最关心的视力保护问题,权威专家都带来哪些新说法。
Q: 孩子弱视了,双眼弱视治疗能代替遮盖治疗吗?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学分会会长赵堪兴教授:弱视为眼科常见病,其患病率为2%~4%。北美PEDIG通过对385名适龄儿童的相关研究,以及13~16岁弱视儿童中开展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得出,双眼弱视训练的依从性并不高,结果显示不支持双眼弱视训练优于遮盖疗法的结论,更指出双眼弱视训练并不能改善作为双眼视功能关键指标的立体视,这和众多技术开发者主持开展的研究结果不一致。
Q: 先天性白内障的孩子,手术后该做什么视觉康复?
天津市眼科医院汤欣教授: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最常见的可治疗性致盲性眼病。对于先白的孩子,检影验光、屈光矫正(框架矫正、RGP、单眼先白术后)、视功能重建(弱视训练、双眼视训练、视知觉训练)是关键。
Q;孩子近视了,配角膜塑形镜(OK镜)安全吗?
温州医科大学吕帆教授:角膜塑形术可以非常有效的暂时降低近视度数,曲率变化可测、可控、可预见。其控制近视进展的有效性并不是绝对的,与框架眼镜的进展相比,能有效控制近视进展慢一些,效果在30%~70%。
Q: 导致青少年近视眼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爱尔眼科集团杨智宽教授:近视眼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眼球发育异常。近视眼通常是由遗传和后天等原因获得,近距离工作、户外暴露时长、光照强度等因素均是与近视眼相关的环境危险因素。这是通过对顾客长时间的运动记录监测获取大数据,从而得到相关近视研究的结果。
Q:青少年近视防控有哪些有效方法?
温州医科大学陈浩教授:近视发病机理及干预的基础研究表明,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可以减少近视发生,近距阅读姿势和近视也有相关,病理性近视有并发症的风险,应采取风险控制方法。目前角膜塑形镜(OK镜)已证明能有效控制近视。
亚洲眼视光协会理事长陈家伟教授:近视发生率越来越高,从2010年有大约28%(20亿近视人群),预计2050年将增加至将近50% (50亿近视人群),因此,要从循证医学的角度看待近视防控的策略。目前,角膜塑形术是公认的最有效的近视防控手段。与框架眼镜相比,角膜接触镜的近视控制效果较强,可以达到40%。除了光学方式,非光学方式的干预策略也被证明有效,如7MX,阿托品滴眼液,户外活动。对于儿童,户外活动对预防近视有很强的效果。
Q:哪些镜片能够较好地控制近视进展?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段昌敏教授:常用的近视控制方法,GP的近视防控作用、双焦点软镜对儿童轴性近视控制作用,并通过双焦点软镜与角膜塑形镜近视防控的临床对比,证明渐进多焦点眼镜对于近视防控相比较于其他方法更加有效。
Q:怎么知道自己的视觉品质好不好?
天津市眼科医院副院长王雁教授:视觉品质涉及视觉质量、光学质量、视觉功能三方面内容。通常,临床用视力、主觉验光、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来进行视觉评估。从像差角度可以了解人眼详细的光学结构。人眼像差存在补偿,研究显示,当人眼光学中心不是很好的一致时(远视眼)补偿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不同的像差随年龄的变化补偿是不同的。用波前技术可以根本改变验光、眼镜制造、各种视光矫正,通过数字化,实现个性化视觉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