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2019跨年演讲:
过去影响寿命的战争、饥荒、癌症。
现在都不再是威胁!
我们已进入长寿时代,
我们这一代人大概率都能活过
或接近100岁,甚至120岁。
既然能活到100岁,传统的三段式:
6~22岁上学,22~60岁工作,60~70多岁养老,
这样的人生规划显然不合适。
东北王德顺老爷子,给我们展现了老年阶段成功的特异人生。他在五十岁时成为一名老北漂,进健身房,锻炼身体,创造新的艺术形式;七十岁时走上T台走秀,拍广告!
身体可以通过锻炼提升机能,衰老的眼睛呢?
每天从睁眼到闭眼之间,眼睛一直在工作状态。当你想再来一次新的创业,也许你的眼睛率先跟不上你那颗奔腾的心!
人未老,眼先衰!出现老花眼和白内障还能继续工作吗?这是摆在中老年人面前的一道坎。年轻态、工作态可不只是心态的问题。对视力的要求也不仅是看得见,更需要看得清,看得舒适,那么,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就是未来知识群体的必选需求。
在5月30日~6月1日举办的第二届西湖国际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学术大会上,解放军总医院眼科中心主任医师、博土生导师李朝晖教授,将自己多年在屈光性白内障手术上的经验以及多年在国内外收集到医疗数据,融合为《精准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基石》的专题分享,让参会者了解人工晶体治疗白内障的最新的发展趋势。
李朝晖教授介绍:
解放军总医院眼科中心主任医师、博土生导师。现任全军眼科中心解放军总医院眼科主任,解放军医学院眼科教研室主任
从事眼科工作28年,目的主要从事复杂白内障及其相关眼病的研究,率先在国内开展多项相关新技术,是国内知名的白内障专家
精准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两大关键因素
1.缜密的术前检查
每个人的每只眼都是独特的,具备独有的机体结构和屈光参数,当各种屈光问题或晶体问题出现之后,需要植入相对应的人工晶体。因此,术前术后各项检查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
主要检查项目: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手术过程和普通白内障手术类似,但对晶体测量的精准度、患者眼部适应条件的要求更高,而医生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屈光特点、职业生活习惯等给出合适的建议。
手术前,患者需要接受一些基本的白内障项目检查,包括眼部检查和全身检查等。为了获得更加精准的数据还需要做眼部的A/B超、IOL Master、OCT等各项检查,从身体各项指征、晶体参数测量,到眼底检查......进行了全面综合诊断及效果评估,各方面条件符合才能进行晶体植入手术要求。
完备精准的检查设备是手术的有力保障
2.人工散光晶体的植入技术也很重要
角膜散光是导致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可明显影响白内障摘除后的视觉质量。目前,白内障患者矫正散光的主要方法包括术后戴镜(包括角膜塑形镜等)、角膜屈光手术(包括角膜激光手术、角膜缘松解切口等)和使用散光矫正型IOL。
对于植入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重点应该关注的内容是晶体的旋转:人工晶状体每旋转1°,矫正效力下降3.3%,旋转10°,1/3的视功能就没了,旋转>30°反而增加散光。然后要考虑人工晶体的度数范围,最小不能到6度以下。因此,散光矫正型IOL晶体规定了最大和最小的度数范围。
姚克教授亲自主刀的
首例蔡司双曲面散光人工晶体治疗白内障的手术
由此可见,这种精准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对专家的手术临床经验,对晶体适用性的掌握都有很高的要求。做好一台精准屈光性白内障手术首先是要选择一位你能够信赖的手术医生,而后才能请医生解读清楚你的需求,这是一种由医生和患者共同完成的目标。
选择一段属于自己的年轻态视觉感受,精准屈光性晶体植入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小常识
何为散光?
散光的形成跟角膜长得不够“圆”有关。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由于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等,不能聚集于一点(焦点),也就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这种情况称为散光。散光眼借助调节作用或移动目标到眼之间的距离,都不能形成清晰的像,只有配戴合适的柱镜,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按表现形式,可将散光分为规则散光和不规则散光,前者可以用镜片矫正,后者无法用镜片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