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首次亮相主持,50余位国际专家齐聚西子湖畔,共绘眼健康新蓝图
金秋杭州,西子湖畔再迎学术盛事。9月5日,以"凝聚共识,守正创新"为主题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九次眼科学术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大会主席姚克教授指出,中国眼科正迎来从"量变到质变"转变的关键时期。
本次大会科技感十足,首次引入智能机器人"小彤"和"Iva"担任主持助理,并汇聚了来自全球的50余位特邀境外讲者,共同探讨眼健康领域的前沿进展与未来方向。
中国眼科迎来质变关键期
作为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姚克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回顾了中国眼科86年的发展历程。
"从1937年眼科学分会成立之初的起步阶段,到如今在部分领域实现'并跑'甚至'领跑',我们正站在量变向质变转变的关键关口。"姚克教授强调,未来不仅要搭建更具活力的眼健康保障网络,让优质医疗资源触达更多人群,更要借国际交流深化合作。
姚克教授特别提及2025年的双重意义——既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中华医学会百年华诞后的首个重要节点。
▲姚克教授
浙江实践提供"基层样本"
浙江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科协主席姒健敏分享了浙江眼科的发展成果。在姚克教授等专家的引领下,浙江已在眼科领域形成多项特色优势:眼病智能诊断系统覆盖200家基层医院,让偏远地区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精准诊断;近视防控"明眸皓齿"工程惠及百万青少年。
他呼吁参会专家在智能诊疗、再生医学等前沿领域加强协作,尤其关注"一老一少"与偏远地区人群的眼健康需求,让浙江成为眼科学创新的"策源地"与"试验田"。
▲姒健敏教授
国际嘉宾点赞中国贡献
多位国际眼科领袖在致辞中肯定了中国眼科的全球贡献。
亚太眼科学会候任主席Taraprasad Das教授多次提及中国在防盲治盲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中国的实践为全球欠发达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Taraprasad Das教授
美国眼科学会首席执行官Stephen McLeod教授则聚焦中美合作,提到双方共同推进的"I sustain"倡议在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方面已见成效,并向中国同仁发出2025年美国奥兰多眼科学会会议的邀请。
▲Stephen McLeod教授
国际眼科理事会首席执行官Ivo Kocur教授回顾了与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的合作历程,认为本次大会将成为全球眼科专家深度对话的重要平台。
▲Ivo Kocur教授
守好学术初心,严明会风会纪
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副会长周明坚,站在学会110周年的视角,强调了学术交流的核心价值。他提到,中华医学会旗下91个专科分会、近70万会员,始终以推动医学科学繁荣为使命;而眼科学分会在姚克教授及历任主委的带领下,已成为推动中国眼健康事业的重要力量。
致辞中,周明坚特别强调会风会纪:“学术交流要聚焦核心议题,更要守住清风正气”,要求全体与会代表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约,让大会真正成为“务实、高效、专业”的学术平台。
▲周明坚党委书记
荣誉加冕致敬行业领袖
开幕式上的荣誉颁授环节成为全场焦点。美国眼科学会首席执行官Stephen D. McLeod教授荣获2025年度"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国际荣誉会员"称号。
▲姚克教授与Stephen D. McLeod教授合影
美国梅哈里医学院临床教授王明旭获得"海外华人荣誉会员"称号,表彰他在屈光手术与人工角膜移植领域的卓越成就,以及多年来奔波于中美之间,推动两国眼科技术接轨与人才交流的贡献。
▲王明旭与姚克教授合影
新增专家会员名单公布
大会公布了2025年新增选的眼科学分会专家会员名单:
●王丽强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王凯军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李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 胡亮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钱江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守正创新:走实走稳发展之路
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副会长周明坚在致辞中强调了学术交流的核心价值和严肃的会风会纪,要求全体与会代表遵守中央八项规定,让大会成为"务实、高效、专业"的学术平台。
姚克教授在总结致辞中提出了四点发展方向:
●践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理念,提升眼科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充分发挥学术大会的平台功能,推动眼科事业进步;
●在偏远地区及亚非拉地区开展防盲治盲公益行动;
●主动融入全球眼科发展大潮,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委员合影:现任、前任、候任主任委员、荣誉主委、名誉主委、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全国委员、学组组长、青年学组副组长、境外嘉宾、新任专家会员登台合影
未来数日,大会还将围绕临床技术、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领域展开深度研讨。从杭州的数字创新活力,到大会的国际合作视野,这场盛会有望成为眼科领域"凝聚共识、共促发展"的新起点。
编按: 本次大会汇聚全球眼科智慧,展现了中国眼科日益提升的国际影响力。您对哪个议题最感兴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